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平遥双林寺的传说,凡间妙手请得诸佛下尘界

人气:208 ℃/2023-12-18 14:15:43

看山看水看古建,

赏花赏月赏秋香。

出去旅行,不外乎上面几个关注点。

秀丽山水是上天的馈赠,精美古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二者和谐统一,才是完美。今天不谈山水,还是说说古建。地上建筑看山西,山西的古建筑以其存世年代之久远,数量之多和结构之精巧著称于世。我恰巧就是一个幸运的山西人,星罗棋布在三晋大地上的古老建筑我也去欣赏过不少,那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寺庙,一处处高墙峻宇的老宅院,无不让我眼花缭乱,流连忘返。其中有一座道家宫观和一座佛家的寺庙最让我印象深刻,赞叹不已。分别是芮城的永乐宫和平遥的双林寺。

《朝元图局部,山西博物院仿品》

永乐宫以宏伟瑰丽的元代壁画而闻名天下,尤以《朝元图》最为震撼,气势恢宏的场景,峨冠博带的众神像,让人恍惚置身天宫。然而,永乐宫的壁画在怎么精美,终究只是平面造型,少了一些形体的丰满和真实感,不过这也符合一般寺庙建筑中主要造像采用立体塑造,墙壁用大面积壁画烘托气氛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大概是为了省工省料吧。

双林寺则不同,好像违背了一般寺庙内部装饰的原则,反其道而行,不管正殿、偏殿,能用立体造像绝不用壁画来敷衍了事,在寺庙建筑中可谓是独树一帜,蔚为奇观,如果你有幸能够进入那一座座殿堂之中,在无数佛像的注视、环绕之下,惊叹于古代匠人高超技艺的同时,一定会误以为自己是步入了佛国,心生欢喜。那真是“凡间妙手请得诸佛下尘界,西天妙法接引众生入佛国”。

双林寺与镇国寺一样,是与平遥古城共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城双寺”的双寺之一。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距古城约7公里处的桥头村,距镇国寺约20公里,距省城太原约110公里,交通便利。

双林寺具体建造时间已不可考证,从寺中现存最古之碑--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姑姑之碑”上依稀可辨的“重修寺于武平二年”的字迹推断,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武平二年”(公元571),武平乃北齐年号。即使从北齐算起,双林寺至今也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双林寺内有各类彩绘泥塑2000余尊,多为明代遗作,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形象优美,气韵生动,以其精湛的彩塑艺术享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专家称为“世界珍宝”和“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

双林寺坐北朝南,庙群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现为小学校所用)明代时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包围墙,上置箭垛,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

平遥双林寺景区入口

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于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涅磐,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双林寺名便出于此典。双林寺位于村边上,比镇国寺显得要热闹一些,景区入口牌楼对面有一排小店面,其中有饭馆可以就餐,但味道很一般。

双林寺城门

寺庙的外观就极有特点,看上去像一座极小的城,这种格局我在别的寺庙时不曾见过的。宽阔的城墙和城墙上整齐的箭垛,像是时刻防备着一切邪魔外道入侵一般,也显示出城内世界的宝贵和重要。穿过拱劵形的城门洞,我们将进去一个让人无比赞叹的佛国世界。

天王殿

天王殿

寺内的每一处景观都能体现出双林寺在寺庙建筑中的独树一帜。就拿眼前这座天王殿来说吧,面阔五间,一般寺庙的天王殿没有这么宽大,而且檐下有廊,廊下又立有四位身高过丈,膀阔腰圆,孔武有力的金刚力士。这些也并不是寻常寺庙天王殿的配置。

檐下高悬一匾,雕龙彩画,颜色依然十分艳丽,上书“天竺胜境”而不是“天王殿”,意思好像是囊括全寺庙,而不仅仅是指这一座大殿,此殿仅是胜境的入口罢了。

天王殿大门与左右的两侧的小门又构成了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的佛家三门,三门也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或象征信、解、行三者之义。

天王殿廊檐下的金刚像,被一圈从屋檐到地面的铁栅栏保护着,铁栅栏的铁条比拇指还粗,双林寺所有的殿堂都在这样的铁栅栏的保护之下,这样的阵势也是我在别处没有见过的。

金刚像形体饱满,衣带流畅自然,虽然满身的灰尘,也遮掩不了浑身上下的力量感。肘部的破裂处,就像是皮肤受伤后露出了肌肉,这里彩塑的结构真实,形如真人一般。

这位上身赤裸,肌肉隆起,左手托降魔宝杵,右臂高举,面部侧向前方进殿朝拜者的方向,眼珠却转向另一个方向,生动地表现出其作为佛门守卫者机警警惕的神态。对于眼睛的刻画是寺内彩塑的一大特点,据说从山门到天王殿,每走四步,你就会感受到有一位金刚注视的目光。

天冠弥勒菩萨像

天王殿正中央是弥勒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弥勒佛。这里的弥勒造像却不是我们熟悉的那尊笑口常开的大肚子弥勒佛,而是叫天冠弥勒菩萨,传说是菩萨在兜率天说法时的法相。唐以前寺庙里弥勒的造像多为菩萨装,唐以后出现了佛装束的弥勒造像,大概与武则天宣称自己是弥勒下世有关,明清时才有了大肚弥勒佛。

菩萨宝像庄严,端坐于莲台之上,莲花造型立体,四层莲瓣逐渐收缩,莲瓣饱满逼真,给人一种盛放的感觉。菩萨的背光造型也是十分的精巧,仔细看,上面有天龙、鹿等瑞兽在翻腾、跳跃。

须弥座

寺内彩塑不论大小,地位高低,均被能工巧匠们塑造徐徐如生,而且造型及其丰富,并不是千篇一律。你看弥勒菩萨须弥座下的力士像(又称角神),高不过半尺,表情、神态、服饰皆是纤毫毕现,一丝不苟。图右的力士是一位老将,胡须飘洒,二目放光。寺内塑像的眼珠皆是琉璃制成,这位小神也不例外。

图上为天王殿四大天王之二;图下为大梵天(左)、帝释天(右)

弥勒菩萨左面的帝释,又名帝释天,本为佛教护法神“二十天”之一,身高与真人一般,面貌清秀,头戴官帽,颔下一部长髯,长袍广袖,双手交握于胸前,一副明朝文官的装束。

右面为梵天,又名大梵天,也是是佛教护法“二十天”之首,却是一位双手合十,头戴簪花凤冠,两耳戴有耳环的端庄女子形象。这样的温柔贤淑的女子能够降魔卫道吗?帝释和梵天的形像具有明显的佛教本土化和世俗化的特征,当然这也是佛教能够在中国扎根并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四大天王也一改分列菩萨两边的布局,坐在了弥勒菩萨的对面窗前。菩萨的两侧和背后靠墙端坐了八尊菩萨像,八位菩萨均端坐莲台,后有背光,高度略低于弥勒菩萨像。

由于殿内有铁栏保护,只能在栏杆的间隙里拍到天王的侧面。殿外的金刚是兵,四大天王就是将,各自代表风、调、雨、顺,有名曰东方持国,南方增长,东方多闻,西方广目。汉语名字大概就是《封神演义》里的魔家四将。

天王殿渡海观音

弥勒菩萨背后是渡海观音。一片骇浪之上,观音菩萨坐在坐骑朝天吼背负的莲台之上,安然自在,气定神闲。隔着门口的木栏和门里的铁栅,拍出来的照片只能看个大概,出于对国宝的保护,可以理解。寺内多处出现观音造像,基本都是自在观音的形象,让人心生亲近。真是“千般乞求千般应,常做苦海渡人舟”

释迦殿

释迦殿

释迦殿是第二进院落的主殿,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也无,低调而古朴,与永乐宫的大殿一样,精化不显于外,内里却有别样乾坤。

匾额看上去像是后装上去的劣质赝品,无年月无落款,匾额上的题字“灵鹫遗风”还依稀可辨。灵鹫山是佛陀释迦牟尼常与弟子们说法之所在。

释迦殿释迦牟尼佛

精美的须弥宝座,宽大的仰覆莲台,释迦牟尼佛端坐其上,肤色红润、体态丰满,面容慈祥而庄严,袒胸露臂,施无畏印,呈现出一种清静与慈悲之意。

此处的莲台造型与天王殿弥勒菩萨所座之莲台又很大区别,少了些灵动,多了些稳重。佛陀的身后的背光也极为艳丽精巧,外圈火焰升腾,内圈有天仙、行龙、麒麟等飞舞与流云花卉之间。

协侍菩萨

协侍菩萨

协侍两侧的菩萨为文殊和普贤,皆为女像,头带花冠,身材修长婀娜,衣带流畅飘逸,面容沉静如水,弯眉细目。两尊温婉柔美的菩萨像,使殿内少了一些佛国的庄严,多了几分人间的温馨,拉近了世俗世界与理想佛国的距离,让人们的信仰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坚定 了他们到达彼岸的信心。

释迦殿悬塑

大殿的两面山墙及后墙少密密麻麻地全是彩塑,仔细看却原来是将佛陀从降生到涅磐的伟大一生,用立体连环画的形式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在一般的寺庙寺庙,这一类故事多是用壁画来描绘。

虽然佛的故事发生在古印度,这里的人物服饰、装束却是本土的打扮,这也是佛教本土化、世俗化的一种表现。

整组作品采用了悬塑的手法, 这种手法流行于唐代,在明代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十八幅场景中,涉及到建筑、树木、山石、河流、人物、动物以及古代社会的各种生活场景等等,内容繁杂,却能做到多而不乱,格局有序,每一副画面都构思严谨,刻画细致,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对古代那些无名的伟大工匠心生敬意。

释迦殿渡海观音

释迦殿主佛背后有一尊渡海观音像,真是苦海无边啊!此处的海水似乎比之前更加汹涌,海浪激荡翻腾,与这惊涛骇浪之中,观音菩萨侧身坐在一片莲瓣之上,安定从容,目视前方,飘带在身后随风飞扬,给人扑面而至的感觉,真有一种“纵浪大化中,不喜亦无惧”气质。

释迦殿所在的院落虽然不大,却是大殿最集中的地方,有五座之多,除居中的释迦殿外,东西两厢还有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和阎罗殿。

罗汉殿

罗汉殿的“十八罗汉朝观音”是一组极富生活场景化的精彩雕塑,进入大殿就像是在一个小型的会场,亲历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罗汉殿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居中端坐,面带笑意,好像讲完一段经文,看看坐下诸位罗汉的反应。

观音坐侧第一位是瘦罗汉,真是骨瘦如柴,皮肤松弛,肋骨隐现,神态却是悠然自得,双肘支在座椅扶手之上,双手交搭在胸前,看着其他罗汉的一举一动,气定神闲。

罗汉殿罗汉像

紧挨着瘦罗汉的胖罗汉,袒露着便便大腹,侧着身子左手撑着膝盖,右手高举,立眉瞪眼,嘴巴微张,好像正与其对面怀抱小兽的罗汉争辩着什么。这一胖一瘦,一喜一怒,一动一静两尊罗汉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墙角刚刚进门的两位罗汉,风尘仆仆,高者还拄着拐杖,面目憔悴,矮的形若孩童,是病罗汉和矮罗汉。

戴僧帽的罗汉转脸望向窗外,若有所思,旁边靠窗那位如入定一般,仿佛殿内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观音右侧九尊罗汉布局与左侧基本相同,第一尊罗汉留发蓄须,造型与众不同,左手袖口摞起,右手斜指向前,好像正与人争的起劲,旁边梵僧装扮的是哑罗汉,只见他双眉紧锁,眼睛瞥向一侧,欲言又止,顾虑重重。墙角门口喝的面红耳赤的醉罗汉,正对着迎宾罗汉絮絮叨叨,掩饰着醉酒的尴尬。

地藏殿

地藏殿又称阎罗殿,与其他寺庙一般,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虽然殿内彩塑也十分精彩,但相对于前面介绍的,这里已经算不得出彩。

地藏菩萨

地藏殿小鬼像

殿门口的两尊小鬼是寺内毁坏最为严重的彩塑了,双臂缺失,遍体鳞伤,面目全非,眼珠被抠出,只留下空空的眼洞,看上去更加狰狞恐怖。

然而,这两尊残破的塑像却成了寺内讲解员给参观者讲述彩塑制作工艺的教材。彩塑以木头为骨架,关节处用铁钉联接,然后用抹红胶泥作肌肉,阴干一层再涂一层,以防泥土干裂,最后用蛋清和颜料上色,所以寺内彩塑的肌肤都特别细腻有光泽,几百年依旧。眼珠全部用黑色琉璃制成,如今仍旧熠熠生辉。

武圣殿

作为一个三国迷,还要向大家推荐一下武圣殿,寺内的正式名字叫伽蓝殿,仅一间小殿,正中端坐关二爷,身边周围密布悬塑关公故事场景,主要反映的是关羽的生平事迹,有“桃园结义”、“斩华雄”、“水淹七军”等。

千佛殿

千佛殿位于二进院落的东侧,殿内彩塑五百余尊,占全寺彩塑的四分之一。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形态各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以悬塑和壁塑的形式密布于殿内四周,与主像自在观音联系照应,浑然一体。窗台和门两侧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造型许多是以当时村中信众为原型塑造,非常写实,甚至有名有姓。

外墙上也是布满彩画,颜色虽然不再艳丽夺目,但画笔描绘的线条图案依旧清晰。画面右下的这位女士是双林寺博物馆的副馆长,正在给游客们讲解着这座古寺的传说和彩塑作品的艺术价值,态度温和,学识渊博,不徐不疾,侃侃而谈,另我深感折服。

自在观音

主像自在观音,身材颀长,头戴宝冠,面如皓月,一腿踞坐,一腿下垂修长手臂安置在翘起的右膝之上,身后飘带凌空飞舞,动感十足,放佛活菩萨下凡。然而在艺术家眼里,菩萨的风头却被身边的韦陀抢去。

千佛殿韦陀像

这尊韦陀像身高不足50厘米,却被誉为天下第一韦陀,是全寺乃至全国彩塑作品中的巅峰之作。塑像之所以美到极至,是因为其有时间上的节奏性和动作上的连续性,给人心理上造成一种微妙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感,增加所表现的人物的活力和运动感。法国雕塑家罗丹19世纪才掌握运用了这种技巧,比我国的工匠晚了500年。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进香的游客

大雄宝殿是全寺等级最高的大殿,采用等级较高的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内主像为“三身佛”,两侧是文殊、普贤坐像。三身佛前有铁铸包泥“接引佛”迎门而立。这些塑像经清代重新妆绘,较其他殿塑像略有逊色。

大殿西侧与千佛殿相对的是菩萨殿,殿内供奉千手观音和400多尊悬塑菩萨像,也是十分精彩,可惜没有拍照。

文笔欠佳,只能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景点参观时的所见所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最后建议:来山西看古建,最美壁画在芮城永乐宫,最美彩塑在平遥双林寺,切记,是最美,不可错过!

搜索更多有关“平遥双林寺的传说,凡间妙手请得诸佛下尘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