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海国图志属于什么书籍?读海国图志一本在清朝被焚烧

人气:417 ℃/2024-01-22 13:48:01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那些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晚清的时候,便有一本非常知名的著作问世,那就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一、一本书,两个国家

当初,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因为其中介绍西方历史时,用了很多肯定的词语,被满清官员认为是“大逆不道”,应该尽皆焚毁。日本明治维新时,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佐久间象山却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叹道:“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这本书启发了日本的维新家,他们意识到明治维新要想成功,就必须如《海国图志》所主张的那样“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梁启超先生多年后,感叹道日本明治维新和《海国图志》的关系是:“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日本明治维新

也就是在这两种特殊的氛围下,《海国图志》直到1895年之后,才在清朝开始得到重视,而在日本已经印刷了十五版,几十万册。这本书究竟提到了什么内容,能够让两个需要改革的国家产生截然不同的态度

二、《海国图志》的进步性

《海国图志》产生于1842年,第一次******战争之后,林则徐敏锐的感受到大清国光鲜的表面下早已千疮百孔,若是不做出改变,势必会在这场全球的变局中落后于诸国。为了改变大清国的命运,一洗******战争的耻辱,林则徐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好友——魏源

魏源

魏源是一位极有近代思想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清朝之所以落后,便是固守传统,不肯走向世界去迎接新的事物,在他看来“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外交和技术两个层面去制服对手,才是目前大清朝所切实需要的东西。

魏源在评价北美独立战争时,在《海国图志》上记载道:“创开北墨利加者佛兰西,而英夷横攘之;愤逐英夷者弥利坚,而佛兰西助之, 故弥与佛世比而仇英夷,英夷遂不敢报复,远交近攻,可不谓国智乎!”

在此处,魏源便认为,美国人的胜利,在于借助了英国人的对手“法兰西”的牵制,才让英国不敢大规模动武。

中西合作思想

所以,魏源便提倡,大清朝要想打赢英国,就要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大自己,另一方面外交上交好“英夷所惮之仇国三:日俄罗斯,日佛兰西,曰弥利坚”。这在当时,对于自诩“天朝”的满清贵族无疑是一种羞辱,他们并不觉得自己需要依靠外力去达成目的,相反,这些东西反倒被他们认定为魏源在夸赞敌人,贬低自己,是一种卖国的行为。

三、既是兵书,也是历史、地理的《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这本书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单单是一本地理图册,还是集兵书、历史和地理为一体的强国之册。我们手捧着当时汇聚了整个清朝最先进思想的一批人的理念编成的海国图志,可以设身处地去考虑,如果现代的我们回到那个时代会如何做,能不能做得更好?

海国图志

答案显然,如果纯粹以今人的思想去面对当时的统治者,大概率会出现魏源的结局。魏源在序言中提到“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并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想要凭借这本“百科全书”,让满朝官员认识到自己敌人的厉害之处,好依靠这些方法去解决对手。魏源的信心来自于他对中华民族的肯定,他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中国“人材非不足”、“材料非不足”,只要大家愿意齐心协力,便一定能够“ 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

令人遗憾的是,在他的生命中不曾看到希望,咸丰三年,他被朝中大臣打压,被迫辞职,心灰意冷的他选择遁入空门,法号承贯

魏源和海国图志

时至今日,魏源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中华儿女再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那本被时代遗忘的经典,有幸能够在这样一个辉煌的时代重生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的努力也终于被同胞所肯定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搜索更多有关“海国图志属于什么书籍?读海国图志一本在清朝被焚烧”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