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爱弥儿内容及感受 爱弥儿,影响人生观之书

人气:249 ℃/2024-04-06 11:06:40

于我而言,很多读过的书成了过眼烟云。但有几本印象特别深刻的书,其中便包括在地质队实习期间读过的一本“高大上”的书——《爱弥儿》。

人们都知道卢梭的《忏悔录》,但知道其偏爱《爱弥儿》的却不多。

我大二时,从没读过、好像也没见过大部头的外国名著,只听说过一些,大略是大家都知道的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即《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但没看过。倒是背过高尔基的《海燕》,当然还知道《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别的外国名著基本上都不了解,也没读过。

“好奇害死猫”这句西方谚语不免有些片面,应该说好奇才会有所发现。很多自然界的发现都源于有心人(科学家)的好奇心。

卢梭的这部《爱弥儿》,是咋会碰到并详阅,还列为对本人影响比较大的书呢?

——源于好奇心。

1979年深秋初冬之际,系里安排我们77级地质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次到地质队实习,为期三个月。生产实习一个多月,财务会计实习一个多月。

我与河北定县王文善同学一组,到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八队实习。地质八队原是新疆地质三大队,据说地质部长李四光预测河南桐柏-泌阳一带有铬铁矿,我们国家又缺乏该矿种,经周总理下令,把新疆地质三大队成建制搬迁到河南驻马店北郊外。因在郊外,地质队里生活服务也比较配套,有学校、招待所、澡堂、修配车间、车队、后勤仓库,还有图书室、资料档案室等。

生产实习直接分配到野外钻机,跟班劳动。四班三倒,每班三或四人,每三天一个轮回。每人一套工作服,自己带有被子被单,被单辅在床板上,被子辅半边儿盖半边儿,工棚是板打墙黄白草半永久房,住三五年没问题。

矿勘查矿区已属详查阶段,下一步一定会转入勘探。我们已学过钻探工程,所以上钻机干活还行,无非是拧卸钻杆钻具,缠缠棉纱,和和泥浆。操作钻机是班长的“特权”,别人不能随便摸。轮着上班时提前到机场交接班。

我们两位实习生分在不同钻机,见面次数不多,因为白天不一定都休息。大概上了20多个班后,乘拉材料的卡车回队部实习财务会计,安置在队部招待所,到办公楼计财科上班。

闲话打住,书归正传。读到那本“高大上”书是这么回事。

我们这些学生在计财科实习,早上八点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拖地擦桌子,倒也清闲。常常无聊看看书,我去楼上图书室几次找书看,管理员让我们随意到书架上找。有一次扒到这部厚厚的旧书——《爱弥儿》。书名好奇怪,但也是好奇心驱动我翻阅译者言,感觉怪有意思,便借走翻阅。

自此业余时间捧读不倦。一部论教育的小说,能让人爱不释手,世界上不知有无第二部这样的奇书?

弹指43年过去,书里具体情节不可能记得住,但这部书的样子,当时借还书的场景却记忆犹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深植我心,他对少年儿童分阶段教育方式令我醍醐灌顶,对我已成熟的人生观也有相当影响。

一般地,中学毕业步入成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三观基本形成,但之后的阅历、读书情况、幸遇名师与否,对已初步形成的三观会有所修正甚至更正。我很难说三观都受到这部书的影响,但起码人生观有所修正。

卢梭的教育理念集束到一点:回归自然,培养自然人。

如何回归自然?如何使自己向自然人发展?

1979年我25岁,卢梭的少年儿童教育在我这儿已晚十多年了,不可能从婴幼儿起点回归了,但可以借助或依托卢梭的回归自然理念,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生之过程是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理应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地努力与进取,不可违背自然去强求。从某种意义上,颇有点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意,进而理解为天人合一之境。

当然卢梭的自然哲学教育观与老子、孔子的大不相同,但也有相通之处,也属于和而不同?

自然人之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形地回归自然一一种豆南山、采菊东篱,也不是退隐山林,吃松子饮清泉那种消极避世。

工作生活中不刻意追求,绝对不能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在人际关系上也是自然而然地交往,不奉迎、不勉强、更不驱使。不求名与利,达到啥样就是啥样,有其名无其名无所谓。对那种说多做少,甚至只说不做、夸大成绩的做派,虽不至于深恶痛绝,起码也是侧目而视,对这类人混好混不好都不以为然。

至于受这部“高大上”之书影响得是好是坏,不好绝对化,说不上很好,但绝不是坏。从1979年第一次阅读《爱弥儿》到43年后的今天,回顾走过的路程,我很感激法国的卢梭老先生,他的著作修正了我的价值观:一辈子不投机、不钻营、不强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顺其自然地尽人事、从天命(道)。一生栉风沐雨、沟沟坎坎,虽非一帆风顺但也平平安安,大事干不来小事做很多,奔七之年补荒废,无所事事读贤(闲)书。

不赖,怪好!

2023年元月15日雪夜零时

【附:《爱弥儿》提要】

与《理想国》《教育漫话》并称世界三大教育经典的《爱弥儿》(Émile,ou De l'éducation),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重要著作。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众多。但在卢梭看来,《爱弥儿》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

在卢梭“回归自然”的教育哲学中,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培养自然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处于自然状态的人。

自然教育,其核心就是“顺应自然”。教育应该符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天性,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而非改变改造孩子的天性。

卢梭对自然人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们不受传统束缚,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将自己的感情放在第一位;他们有主见、有思想,遵从自己的本心,依靠自己的劳动所生。”

在卢梭看来,培养出这样的自然人,才是最为理想的教育。卢梭也认为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极其摧残心智,学校的教学应该是趣味性的、有用的、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的、符合孩子成长及自然本性的。

【作者简介】

杜学立,河南南阳唐河人,1981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经管系,获学士学位,高级会计师、矿业权评估师。

责任编辑:孙畅,审校:千然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本网,图源网络,感谢引图照片!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本网出处。商业转载请获得本网(service@hanlinglobal.com)授权后合法使用。

搜索更多有关“爱弥儿内容及感受 爱弥儿,影响人生观之书”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