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春捂秋冻有妙招,别再乱,冻了

人气:344 ℃/2024-05-07 03:20:35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春天捂着,秋天冻着,一年下来不易生杂病。现在逐渐步入深秋,很多人开始照着这个养生方式有意地让自己受冻,却掌握不好其中的诀窍,诱发感冒等疾病。

秋天确实需要适当的“挨冻”,但也要讲究正确方法。

春捂秋冻的中医道理

秋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阶段,天气由热到冷,气温并没有完全降低下来,而是时常出现气温上升的情况,比如我们熟知的“秋老虎”,所以人在秋季容易上火,比如鼻干、口干、大便干等。

而此时人体的阳气逐渐开始收敛,向下向内潜伏,为冬季阳气的隐藏创造条件,所以这个时候属于“阳气减而未弱,阴气生而未盛”,所以如果觉得有一点冷就穿上厚衣服,过于保暖,那么就会让人体的阳气过干旺盛,不能顺利地收敛下降并且阴气也不能很好地化生和滋养。

所以在这个时候,适当的让身体处于凉爽的状态,接受一些寒气的刺激,一方面可以顺应自然之气和人体阴阳气机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和肌表的抵抗力。

“秋冻”应该怎么个冻法呢?

总结为五个字:“冻下不冻上”。

秋季,季节慢慢变冷,衣物也要慢慢增加。不忙添衣,不仅不至于伤寒受病,而且能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激发,使机体能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环境,御寒耐受力增强,有利于避免伤风等病症的发生。

但秋冻的原则,建议结合自身情况,不要冻上半身,下半身可酌情“冻”一下。

针对风湿病患者,秋季尤其是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很容易引起风湿关节炎的疼痛发作,更要注重关节处的保暖,切忌寒风直吹,加重病情。

“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

“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一是所处的地域环境气候差异较大,一是不同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一般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差,不宜秋冻;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体质偏弱者,胃肠道疾病以及风湿关节、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也不宜秋冻。

另外,四个部位不宜秋冻:头、颈、腹、脚,一定要注意保暖。

温馨提醒:

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在18℃到25℃时,人体感觉比较舒适;当气温降低到15以下,就应该结束“秋冻”。

在“春捂秋冻”的时候,人们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要备加注意;饮食荤素搭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结合自身情况,正确掌握养生之道。

记住一定要“冻”得适度!



搜索更多有关“春捂秋冻有妙招,别再乱,冻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