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身体部位有关的月字旁的字,有趣的汉字之,肉123以后别再说这些字的偏旁是

人气:270 ℃/2023-10-15 05:07:35

胳膊、肝、肾……这些字很简单吧,都表示我们身体的部位,而且里面都有“月”字,但它们和月亮有什么关系呢?还是那句话,想不出来,就是确实没关系,因为这些字的部件其实都不是“月”,而是“肉”。

关于“月”和“肉”,在前面说“有”时略提过,“有”的一种字形就是“手里有肉”,今天从字源来详细解释一下。

肉——说文小篆

“肉”在《说文》中的解释为“胾肉”,胾,音zì,就是切成大块的肉。上面的两横是“肉”的肌理。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关于胾,在许慎的时代上面是两短横,下面为“月”,意思是“大脔(luán)也”,而脔是什么呢?这里又体现了古人用字之考究:“切肉大者为胾,胾小者曰脔”;

第二,既然都把“切肉”定义地如此详细了,说明“肉”在最初只表示食用的、动物的“肉”,因为不可能切“人的肉”。而“人的肉”为“肌”,所谓“人曰肌,鸟兽曰肉”,本来二者“析言有别”,但“浑言无别”。

从小篆字形来看,“肉”确实和“月”有些相像,那么“肉”是怎么一步步变成“月”的呢?先来看甲骨文。这三款字形基本相似,就是“斜度”、开口上略有差异,这也很正常,毕竟当时是人工刻字。但共同点在于,都是横放、中间只有一“竖”、不封口。

肉——甲骨文

我不太清楚考古工作者和诸多学者破译甲骨文的具体步骤,但肯定还是参考了《说文》,否则只看这个方框,甚至是一段卜辞,我觉得我肯定是想不出来这表示的是“肉”,至少会很难猜。

肉——金文

金文中第①款为西周时期的写法,可以看出这时还是“横放”的,但中间的一“竖”已经变成了“两竖”,并且封口;到春秋时的第②款字体已经变成了“竖形”,第③、④款为战国字形,后三款字形已经和今天的“月”字基本相似。

而今天“肉”的字形到汉代才出现,将原来一笔的肌理写为两笔。所以在许慎的时代,“肉”还都是“月”的形状,那么小篆中有“肉”的汉字字形自然也都是“月”形,这些字逐渐演变,有的成为“月字旁”,比如篇首的诸多文字,而有的变成了“肉”,比如上文的“胾”等。

以上就是“肉”的字源解释,今后大家再看到有“月字旁”的字,如果实在和月亮没关系,不妨想想是不是其实是“肉”。这样的字有很多,这里以前面提过的“肩”字为例说明下,其他字后面遇到再说。

肩——甲骨文

“肩”在甲骨文中就是表示肩胛骨,是一块骨头的形状。前面学习过“心”,古人的智慧总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不仅知道“心”的构造,还看到“肉”的肌理,现在又告诉我们肩胛骨的模样。

由于和“肉”有关,所以“肩”在演化过程中加了“肉”来表意,但是上面肩胛骨的形状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几根不明所以的线条。

肩——说文小篆

《说文》解释为“髆也”,“髆”就是“膊”。小篆的字形中上面中间是有一横的,但又说明“俗肩从户”,意思就是“肩”字的俗体字上面是“户”。

肩——说文俗体

可见,今天的字形即来源于此。这里的“户”并非“门户”之意,而是一种讹变。

参考:

1.有:

2.心:

搜索更多有关“身体部位有关的月字旁的字,有趣的汉字之,肉123以后别再说这些字的偏旁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