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语文不用报补习班读古文观止:语文视点刘项岂可不读书

人气:463 ℃/2024-03-29 09:26:50

刘项岂可不读书?

——谈语文高考怎样有效引领学生走向真正的文学阅读

作者:陈益林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巴丹

一、一个持久而沉重的老话题

唐人章碣有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坑》)笔者取该诗最后一句稍加改动,以指陈我国目下中学语文学习之时弊,以“刘项”代指现下莘莘学子。

学生不愿作课外阅读,学生没时间作课外阅读,学生作课外阅读不合算,一种绵延数十载的不正常现象;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一个呼吁多年的老话题。积重难返,改革举步维艰,中学生日益匮乏的课外阅读现状已成为严重阻遏我国基础教育提升水平和档次的巨大瓶颈。

为参加市(地区级)先进图书馆评选,我省某重点中学曾在内参中披露过一份学生图书借阅情况统计表,读之令人触目惊心: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生课外阅读是何等的欠缺!

二、可以改变人生终点的大事业

而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又是何其重大!

由巴丹主编、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阅读改变人生--中国当代文化名人读书启示录》一书,由费孝通、张光斗、金庸、何祚庥、茅于轼、葛翠琳、邓友梅等33位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亲自撰写人生阅读史。他们用切身体会告诉读者: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力,阅读可以塑造心灵。每一位名人的成功,都可以直接追溯到他们的读书经历。巴丹在书中谆谆告诫: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三、艰难而迟缓的探索

自2005年《考试大纲》取消了“文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文学常识由此被正式列入考试范围。(但2009年浙江省新高考考试说明又舍弃了此项检测)语文高考卷中文学常识检测题的设置,其初衷是想借此引发学生关注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从而引导学生走近中外名著名篇,走进文学经典。但通观全国各地近年来的语文高考卷子,其中的文学常识检测题鲜有能达以下目的者:矫正快餐文化、速食阅读时弊,防范猜题押宝、题海战术流毒,激发学生沉潜书海、研读名著热情。

高考卷中出现的不少文学常识检测题,尽管头面各异,但流弊则一,即不读原著原作,只会死记硬背复习资料的考生照样可以拿高分。而阅读面深广、文化底蕴丰厚的考生在高考中也显不出其应有的优势。如以填空题形式出现的2005年上海卷第6题,考生不必熟读原文,只要记牢茨威格人名及其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文名即可得分。又如2007年江西卷的第15题第1小题,考生只要背熟婉约派、豪放派等概念,死记卡夫卡人名和《变形记》书名即可得分。更多的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文学常识检测题,照样难免考生弃原汁原味的名著名篇于不顾,只埋头苦记僵死乏味的文学常识条条杠杠的弊病。如2005年的重庆卷第5题,考生只要记牢汤显祖的生活时代及其代表作《牡丹亭》的名字,根本无需通读《牡丹亭》原作即可得满分;又如2007年北京卷第5题,考生不必打开《儒林外史》,只要背熟吴敬梓的生活时代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书名便可得分。

2005年的浙江卷试图有所突破,其文学常识检测题以如下方式呈现:

填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 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 》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此命题方式,将名著阅读活动与文学常识识记作了有益的勾连,但步子迈得太小,赋分也不够大胆,对引领中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外拓展阅读激励作用依然不大。

2007年的浙江卷文学常识检测题尽管以改错题的新颖样式出现,考题涉及对茅盾《子夜》及《林家铺子》等名著名篇内容情节的考查。但步子依然不大,赋分也依然不高。

四、别开生面、柳暗花明的大变革

最让人称道的是近年来福建省语文高考命题组的命题胆魄与思路。在对中学生文学、文化名著阅读量的检测上,福建卷无论是在试题的命制形式还是赋分数值上,都具有振聋发聩、革故鼎新的开拓意义。当许多省市众多人士为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书目”在现行急功近利、愈演愈烈的升学竞争态势下沦为一纸空文而长吁短叹、一筹莫展时,福建省语文高考命题组充分利用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和引领作用,高扬文学、文化名著意识的大旗。

2004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命题组首先尝试着在作文题的命制中彰显文学、文化经典阅读意识。

且看200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

以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其鲜明的文学、文化经典阅读导向性和浓郁的书卷味博得了广泛赞誉。

2006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命制如下: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⑴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⑵戈多今天已经来了;⑶留一点空白。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

尽管采用三选一的样式,但前两个话题已足以让熟读名著、别具会心的考生尽情挥洒才情,博取高分。2006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提出:2007年将《教学大纲》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文学作品列入考试范围。2007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明确把《教学大纲》推荐的《三国演义》等共计10部长篇小说列入考试范围。旨在让考生从作品生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述中感知故事内容、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意图,通过品味、鉴赏、评价,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力、想象力、审美力、批判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或者取得新的认知,并转化为阅读者的文学素养。如此做法,有的放矢、操控有度,导向鲜明,十分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快速明晰确定文学阅读的方向及范围。其深度检测学生文学阅读状况的题型设置,避免了中学生读书过程中的取巧和投机,有利于增强和培养中学生认真细致品读经典的意识和习惯。

2007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命题组在当年高考卷的第11题上以10分的高分值命制了名著情节检测题。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四部名著。尽管给了四选二的自由度,但平时只会捧住《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考复习大全》等复习资料不放,从来不愿平心静气、有滋有味品读文学大部头的考生断难讨了好去。

2008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命题组依然给文学名著阅读题保留了10分的高分值,并在2007年单纯检测考生识记文学名著情节状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考生对文学名著重要词句和内在情感解读能力的检测。这种检测不同于传统的现代文阅读检测题。传统的现代文阅读检测题,其答案常常就隐含在试卷所提供的阅读文本之中。而2008年福建卷的第10题则是采用“露一斑而察全豹”的检测方式,考生单纯靠命题者所提供的简短文本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只有对原著有通盘透彻的了解,考生才有可能准确完满地回答所给问题。2009年,福建省语文高考命题组给文学名著阅读题保留10分的高分值依然不变。

继福建卷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2008年正式实施新高考方案的江苏省在语文高考卷附加题中也出现了重视经典阅读,彰显名著意识的检测题。题型分判断题和简答题,分值竟高达15分,涉及文学经典达8部(篇)之多,分别为《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家》《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哈姆雷特》《欧也妮·葛朗台》。平时没有较为深广的文学阅读积累,考生就不可能获取语文高分。2009年,江苏卷重视文学经典阅读的检测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依然赋予15分的检测高分值。

五、结束语

古人云:“不读诗,无以言。”我们说,不读书,难立人。“刘项岂可不读书”?名著焉可被冷落?该怎样打破学生不愿读名著、不会读名著、没空读名著的僵局?“腹有诗书气自华”“打好精神文化底子”等理想的语文学养境界怎样才能不是空中楼阁?福建卷、江苏卷的开拓之功为我们引来了源头活水,给禁锢中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陈旧障壁撕开了一道口子,放入了璀璨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搜索更多有关“语文不用报补习班读古文观止:语文视点刘项岂可不读书”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