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为何说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为什么难以改变命运

人气:280 ℃/2023-10-18 01:58:29

(关注我吧,用经济学的思维谈教育。)

作者:毛志杰

一则“男子研究生毕业未找工作回家种田,父亲气急服毒”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读书无用论”的争议。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因回家种田反而变成了人们的“反面教材”。

那么,我们不妨就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下:拥有这么高大上的学历,学到了这么有深度的知识,为什么还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首先来看三个简单的经济学中的词汇:市场力量、供给、需求。有了这三个词,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出原因所在了。

我们举个经济方面的例子:假如说有一个生产洗衣机的厂家,10个家庭。正常情况下,按照“市场的力量”,该厂家会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自己该生产多少台洗衣机,才能够都卖出去不积压。方法也很简单,该厂家根据平时市场活动中的调研和数据就可以做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预测。

即使是有十个、一百个洗衣机生产厂家,这个评估工作也会相对准确。因为,对市场和自身情况最清楚的就是厂家自身,而一旦积压,亏损的是厂家自己。

如果,我们将这个决策权不交给洗衣机厂家,而是由“有关部门”代替这些百十家洗衣机厂家作出生产计划,告诉厂家:你今年生产100抬滚筒洗衣机、这个厂家生产500台全自动洗衣机、那些厂家生产300台双缸洗衣机……,结果可想而知,洗衣机的质量一如既往的好,但是,厂家的货一定是“积压如山”。道理很简单,不深入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计划,是很难“碰巧”适销对路的。正是“计划的力量”造成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结构和数量的不平衡。

我们把这个经济学中关的例子用到教育领域同样适用。如果说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都不是学校根据“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进行,而是根据指令性计划进行,势必会造成“学非所用”、“学生供给大于市场的需要”等奇怪现象的产生。

因为,学校虽然是“市场经济污染”的象牙塔,但是,塔外的世界却是在按照“市场的力量”越来越规范的运行着。

不遵照这一经济规律,你在学校中学着“高大上”的专业,到了社会上不免会回家务农、杀猪,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到农业大学学习呢。

您说呢?

(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 开封好妈妈 ”沟通交流!)

搜索更多有关“为何说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为什么难以改变命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