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野猪泛滥成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野猪已经局部泛滥破坏庄稼还咬人

人气:248 ℃/2024-04-01 17:20:22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付出,以及野猪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野猪的数量快速上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野猪总数超过100万头,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在一些地区,野猪甚至呈泛滥之势,比如辽宁、陕西、四川、湖北等地。野猪经常以家族群的方式出没,食性杂,食量惊人,动辄十几头野猪闯入田地里,破坏啃食庄稼。给当地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安徽金寨县长岭象一村民种植天麻近3亩,预计可收入约3万至5万元,眼看临近丰收,却被出没的野猪啃食殆尽。农民辛辛苦苦种下的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临近收获时,野猪一夜时间就能将其全部破坏掉。

除了破坏庄稼,野猪还会对人们的安全构成威胁:

2021年3月29日,临安青山湖街道洪村,一头150多斤的野猪将一名86岁的老人咬成重伤;

2021年5月10日,理塘县上木拉乡增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土登相巴在巡山途中遭到野猪袭击,由于伤势过重而不幸身亡;

2022年5月8日,杭州余杭区桃源小镇村民余先生,在院子里种植月季花时遭遇野猪群,被一头大野猪咬住了手,余先生用剪刀戳中野猪的面部,才将手从野猪口中挣脱;

就在前几天,8月15日17时许,舒城县高峰乡古塘村村民计某友和哥哥计某跃上山寻找水源途中,被一头长着獠牙,200斤重的野猪袭击,哥哥计某跃被咬伤。好在计某友及时向民警求助,两人才没有受更重的伤。

那么,野猪数量已经大量增加,在局部地区甚至已经泛滥成灾,破坏庄稼还伤人,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保护呢?下面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关于野猪

在世界范围内,野猪一共有8属22种,分布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我国境内一共有1种7个亚种,在大兴安岭、长白山、松辽平原、黄淮平原、黄土高原以及西南地区和华南丘陵地带均有野猪分布。

野猪体型较大,体重可达300千克,体长可达2米。它们全身呈棕褐色或者黑色,这其实是野猪的一种保护色,让它们在密林较阴暗的环境中更难被发现。

野猪的四肢短而有力,颈部较短,并且前腿长、后腿短。野猪的身体比例与家猪不同,家猪常年好吃懒做,很少运动,身体积累了大量的脂肪,腰部和臀部粗大,整体体型上是后半身比前半身粗壮。

而野猪却不同,它们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觅食,运动量大,奔跑能力强。而且野猪的攻击性主要集中在头部,它们会用高速的奔跑撞击对方,这让野猪的头部会更加强壮。所以从整体上看,野猪的身体前半段比较粗壮,后半部分比较细。

成年雄性野猪通常长着尖利的獠牙,长度可达20厘米,而且部分獠牙会外露。这是公猪的攻击武器,帮助它们在繁殖期战胜其他公猪,获得母猪的青睐。当然了,獠牙也是它们防御外敌的武器。

其实家猪也会长獠牙,它们的上下两对犬齿具有不断增长的能力,如果不加控制,雄性家猪成年后也会长出外露的獠牙。不过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在家猪刚出生不久,就将其犬齿拔掉,而且给家猪去势也能阻止獠牙的生长,因此人们几乎看不到家猪会长獠牙。

野猪经常在松树上蹭来蹭去,有时候还会在泥土里滚来滚去,这会让它们的体毛上沾上一层厚厚的松树油脂或者泥土,用来防御蚊虫叮咬。

野猪一般在11月开始交配,第二年春季4月份产仔,每窝10头左右。在没有人类猎杀的情况下,强大的繁殖能力是野猪数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野猪幼崽身上有多条纵向条纹,几个月后慢慢消失,换上浅棕色的体毛。

野猪非常灵活,力气很大,嗅觉也很灵敏,它们的食物广泛,只要是能吃的,几乎都吃。野猪最大的本领就是用细长的嘴巴不停地挖掘土地,寻找地下草根、种子等,这也是它们破坏庄稼的主要手段。

野猪与人类的冲突事件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都急剧增加,它们会毁坏庄稼、伤害家畜,还会传播疾病等。

2、野猪为什么会破坏庄稼?

很久以来,野猪危害农作物的时间一直存在,并且很可能将持续下去。每当玉米、花生或者土豆等成熟的时节,野猪就会成群下山光顾农田,它们也经常出现在森林边缘地带。

那么野猪为什么会下山破坏庄稼呢?

你可能会说,野猪下山当然是为了寻找食物,啃食庄稼是为了填饱肚子。可是,森林里没有足够的食物吗?它们为什么要冒险靠近人类居住的环境呢?

其实野猪在森林里并不缺吃的,它们是杂食性动物,几乎什么都吃,比如草根、蛇类、鼠类、真菌、土壤中的小动物甚至落在地上的树枝都是它们的美食。也就是说野猪在森林里完全有足够的食物。

其实野猪从森林里跑出来,来到田地里啃食庄稼,完全是出于好奇。林地边缘种植的农作物对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来说充满了极大的诱惑力,野生动物都具有好奇性,它们可能向品尝一下在森林中见不到的食物。

3、为什么要保护野猪?

既然野猪数量正在急剧增长,在一些地区甚至呈泛滥之势,不仅破坏庄稼还伤人,那么为什么还要保护野猪呢?野猪到底有什么用?事实上,随着人类对野猪的深入了解,发现野猪在森林生态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一,野猪不辞辛苦地翻土,可以防止土壤板结硬化

我们想象一下,森林里的土地表面是怎样一种场景:每年秋季,枯枝落叶会覆盖树下的每个角落,年复一年积累的枝叶会变得很厚;而很多植物的种子会落到枯叶表面,等着枯枝落叶腐烂,才能获得生根发芽的机会。

在漫长的等待中,这些植物种子可能会被动物吃掉,也可能永远没机会接触到土壤而生根发芽,许多植物种子就无法完成自然更新。

野猪翻供过的地面

但是野猪的存在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每天不辞辛苦地翻拱着土地,寻找食物的同时,也让植物种子有机会接触土壤。而且野猪将地面上的枯枝落叶不断翻动,可以增加透气性和土壤腐殖质层的形成。

也就是说,野猪的觅食行为可以防止土壤板结硬化,就像农民种庄稼需要犁地一样,将森林的土地翻动,促进森林物质循环。

第二,野猪可以为森林中的动植物清理出更多的生存空间

野猪夏天时不需要搭窝,但在冬季寒冷的季节要盖一间“屋子”。它们一般就地取材,用灌木铺地,而这种行为可以有效调节植被的密度。

野猪把低矮灌木和树木较低的枝条啃断,可以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地面,让草本植物以及其他树种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环境,有利于树种更新。

清理灌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鹿等大型动物在茂密的森林里更容易穿行,扩大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野猪搭的窝

第三,野猪可以为大型肉食动物提供食物,维持生态链的平衡

野猪是森林中老虎、狼群等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这些猛兽有野猪来充饥,那么捕食其他草食动物的数量会减少,这让鹿等草食动物的生存环境更好,有利于维持它们的种群数量。

而草食性动物对于调节植被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有效遏制植被的过分生长,从而维持森林结构的稳定性。如果没有了野猪,猛兽就会吃更多的草食性动物,从而导致整个森林的植被结构遭到破坏。

第四,野猪还可以有效控制森林中鼠类的数量,保护植物种子

野猪虽然也吃植物种子,但森林中另外一种动物对种子的威胁更大,那就是老鼠。野猪在大面积拱地的过程中,会破坏鼠类的地下通道、地下粮仓,而且野猪还会直接捕食鼠类。

我们知道,鼠类数量过快增长,会危害乔木、幼树、草本植物和地下土壤动物的生存等。而野猪的存在可以将鼠类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鼠患横行。

第五,野猪在冬季拱地和蹚出雪道,帮助其他动物越冬

在一些森林中,冬季会覆盖上厚厚的积雪,这不仅让动物们难以寻找食物,甚至让有些动物无路可走。比如一些鸟类难以获取积雪之下的植物种子、昆虫、土壤动物等食物,许多猛兽在积雪上行走会消耗大量体力,从而导致捕猎时已经筋疲力尽。

但如果有了野猪在冬季拱地和趟出雪道,上述问题就可以解决了。野猪让地面裸露出来,让鸟类可以吃植物种子,让其他哺乳动物有路可走。不仅如此,在极端气候环境下,一些野猪可能会被冻死,这对秃鹫、乌鸦、紫貂等动物来说是一顿美食。

野猪蹚出的雪道

所以说,野猪在生态链中肩负着不可提到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促进森林系统的循环更新,还能维持整个生态链的平衡。如果野猪消失了,整个森林的生态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导致生态失衡。

4、结束语

野猪的存在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其从国家保护动物的名单中移除,那么很可能又会遭到人类的大范围猎杀,造成数量急剧减少,届时部分地区的生态平衡会被打破。

事实上,在我国野猪泛滥的一些地区,相关部门已经组织人力进行限制性的猎杀,减少野猪的种群数量,有些地区还会建造防护网保护农田。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类与野猪的矛盾与冲突。

有计划地猎杀野猪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搜索更多有关“野猪泛滥成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野猪已经局部泛滥破坏庄稼还咬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